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每经专访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谭珩: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税费负担持续下降 税收大数据打通产业链“微循环”梗阻

作者:admin 日期:2023-11-20 07:08:55 浏览:93 分类:资讯

原标题:每经专访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谭珩: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税费负担持续下降 税收大数据打通产业链“微循环”梗阻

  时光的脚步已迈入2021年,“十四五”的大幕正式开启。

  在《每日经济新闻》推出的“2021 站在复苏的地平线上”年度系列专访中,《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围绕不少税收热点问题,对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谭珩进行了专访。

  谭珩表示,2020年的减税降费政策有力支持了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尤其是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负担。1~11月,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达23673亿元,这都是真金白银,在稳定市场信心和稳就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减税降费政策让中国经济深获其益

  NBD: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您认为在税收方面,如何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

  谭珩:我们也在研究税收如何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找到“双循环”中的一些堵点,发挥税收作用促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

  2020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2020年初下滑超过20%,到8月实现正增长,再到11月实现3.95万亿元总额的新高,体现出消费正加速恢复。

  具体来说,生产方面,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税收政策要重点支持企业创新。比如说在消费升级以后,如何从生产环节就与消费需求相适配,让供需更好地衔接起来。

  当前已经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未来这方面可能要更具针对性。比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这实际上已经为税收政策着力点指明了方向。

  分配和消费,从税收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个问题。要消费,首先大家得有钱,还要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才能放心地消费。

  在这个方面税收也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作为再分配的环节,安排税收政策要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为目标。

  以个人所得税为例,要降低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这一轮个税改革已经为数以亿计的人们减轻了负担。未来我们还要通过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政策组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让更多人有能力去消费。

  NBD: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23673亿元,全年减税规模将超出预期。您认为2020年我国减税降费工作有哪些特点?

  谭珩:2020年以来,针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陆续部署出台了7批28项税费优惠政策,主要聚焦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减轻企业社保费负担、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稳外贸扩内需等方面。

  这些减税降费政策紧扣服务“六稳”“六保”目标,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减税降费力度加大。在延续2019年普惠性、实质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2020年新出台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并加大优惠力度。纳税人除了能继续享受以前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之外,还可以增加享受新的优惠政策。

  二是政策针对性强。紧紧围绕“助力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取向从最初抗击疫情,到支持复工复产,再到促进“六稳”“六保”,指向明确、针对性强;适用对象聚焦受疫情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行业以及中小微企业,政策指向精准聚焦。

  三是政策效果好。2020年抗疫情促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在减税降费方式上,增值税、所得税、社会保险费和地方税种等税费一齐减降,直接减免、税前扣除、递延纳税等优惠方式有机组合,形成了符合税费种特点的优惠“组合拳”,取得了良好的减税降费效果。

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税费负担持续下降

  NBD:2020年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稳步复苏,三季度更取得GDP同比增长4.9%的成绩。您认为全年的减税降费政策对宏观经济恢复起到了哪些作用?

  谭珩: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们只花了一百多天就逐步恢复经济运行,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减税降费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0年的减税降费政策有力支持了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尤其是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负担。1-11月,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达23673亿元,这都是真金白银,在稳定市场信心和稳就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市场主体负担持续下降的同时,企业经营效益也明显增强。税务部门的数据显示,全国重点税源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负担在2019年同比下降6.9%的基础上,2020年前11月又下降了9.2%。

  据统计,2020年1-11月,全国到税务部门办理涉税事项的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7.4%。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重点税源企业当季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9%,增幅较二季度提升8.1个百分点。

  2020年前11个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020年初以来已回落超过1个百分点

  此外,税收政策也助力就业人数稳步回升、企业投资稳步恢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固投增速累计增速从2020年1~2月下降24.5%,到9月实现正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重点税源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1-11月,全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有33万户企业,购进高技术设备和高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5.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至2020年三季度,我国GDP累计同比增速也已恢复正增长

完善现代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

  NBD: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您认为提高直接税比重将有哪些举措?

  谭珩:“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健全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其占税收收入比重,有效发挥直接税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直接税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所得税和财产税,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财产税有车船税等等。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2018年10月起我国分三个阶段实施了个税改革,这是历次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这项改革实现了税制模式的转换,体现了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优势。

  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持续强化税法普及教育,持续推进纳税人自主申报,不断带动整个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等。

  NBD:对地方来说,地方税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增强地方政府财力、维持地方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您认为应当如何健全地方税体系?

  谭珩:健全地方税体系、规范地方税权的目的,是为地方政府履行事权提供财力保障。

  首先,地方税体系的完善应该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联系起来,只有事权明确规范,财权事权统一起来,才符合国家现代化治理的要求。

  其次,要拓展地方税源,使地方政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要完善地方税税制,培育地方主体税种,适当扩大省级税收管理权限。

税收大数据打通产业链“微循环”梗阻

  NBD:目前我国18个税种中,已经有11个税种以法律形式存在,您认为未来税收立法的进程将如何发展?

  谭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作为财税改革的目标之一,近几年我国税收立法进程明显加快。

  税收法定有助于充分发挥税收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中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我国现行18个税种中,立法税种已达11个,而在2012年,这个数字仅为3个。

  历经多次改革,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现代增值税制度,为增值税立法夯实了制度基础。目前,增值税相关改革措施已全部推出,立法条件成熟。2019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增值税立法,将以法律的形式巩固营改增及增值税改革成果,为促进经济发展及培育新业态新模式预留制度空间。

  同时,通过立法巩固营改增成果,实现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有助于建立消费型增值税制度框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每经专访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谭珩: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税费负担持续下降 税收大数据打通产业链“微循环”梗阻

  NBD:在税收征管方面,税收大数据尤其是增值税发票的数据,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精准服务。请问未来税收征管方面还有哪些完善举措?

  谭珩:最新发布的有关税收数据彰显出减税降费成效和各产业领域加速向好的实绩。在这一系列详实数据的背后,是我国税收大数据应用的不断升级。

  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既能及时反映经济运行情况,也能为企业供需对接破解难题。税收大数据的有效应用突出体现了税务部门的积极作为和开拓创新。

  今后,税务部门将坚持依法治税理念,继续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推动税收大数据应用再上新台阶。随着税收现代化以及各项税收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税收大数据会更趋海量和多元,要让其应用更加可靠、安全、智能,就需要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进一步加强协同,尽可能减少数据藩篱,打破数据孤岛,同时吸纳更多先进技术,提高数据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

  此外,要进一步研究并挖掘税收大数据的应用场景。

  疫情发生后,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帮助企业实现供需对接、打通产业链“微循环”梗阻。这是一种极具创新的应用尝试。

  大数据本身具有体量大、类型多、速度快、价值高等特点,而税收大数据又因为承载着“真金白银”的市场交易信息而具有更高的含金量。

  因此,应该加大力度研究,精准聚焦需求,进一步拓展税收大数据的应用领域,为服务政府部门治理和市场主体发展释放更强劲能量。

  回首2020年的投资历程,你会想到什么?新《证券法》实施,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新三板精选层推出,爆款基金频繁出现!“赛道”、“顺周期”更是成为了2020投资热门词汇!从全年看,上证指数涨幅不大,但是以白酒消费、新能源、半导体等为代表行业却是牛股频出,结构性分化无疑是2020年最大的特征!

  在迈进2021年之际,《每日经济新闻》连续第13年重磅推出年度投资特刊,这次的主题是《韧劲2021》。

  此次年度投资特刊汇聚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等多位首席经济学家把脉宏观经济走势,还有包括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兴业证券等多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为你研判市场起伏。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